水稻抽穗扬花期管理要点全攻略,助力丰产丰收!
发布时间:
2025-07-10 14:18
来源:
一、抽穗扬花期的关键意义
抽穗是指稻穗从叶鞘中抽出,扬花则是指稻穗上的小花开放,进行授粉。水稻边抽穗边开花,抽穗与开花是同步进行的。
如果抽穗扬花期遇到不良环境条件(高温、低温、干旱、暴雨等),或者管理措施不当,可能会导致花粉活力下降、花粉传播受阻、授粉不完全等问题,从而降低结实率。科学的抽穗扬花期田间管理,可以有效抵御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,提高花粉的活力和授粉效果,进而提高结实率,为高产奠定基础。
二、水稻抽穗扬花期对环境需求
温度:水稻抽穗扬花期对温度较为敏感,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25℃-30℃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花粉的活力和授粉效果。高温可能导致花粉活力下降,甚至出现花粉败育;低温则可能使开花受阻,影响结实率。
水分:抽穗扬花期是水稻需水临界期,这一时期水分不足会导致稻穗抽出困难,花粉传播受阻。
光照:充足的光照是水稻抽穗扬花期的必要条件。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,进而影响籽粒的发育。
三、抽穗扬花期田间管理技术
1、水分管理
在抽穗扬花期,应保持田间浅水层,一般水深以3厘米左右为宜。浅水层可以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,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和通气性,促进根系的生长。如果遇到高温天气,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灌水深度来调节田间小气候,降低温度,减轻高温对水稻的危害。但如果遇到强降雨或连续阴雨天气,应及时排水,防止田间积水,避免引发病害。
2、施肥管理
抽穗后田间管理策略上以防止功能叶早衰,延长叶片光合积累时间,从而促进籽粒充实饱满为主。在扬花末期或灌浆初期,叶片明显发黄的田块每亩可施尿素2-3公斤,钾肥5-7公斤;一般田块可喷施0.5%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左右促进灌浆结实。
3、病虫害防治
破口前5-7天(田间剑叶叶枕露出30%-50%)及齐穗期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。防治纹枯病、稻曲病等可用苯醚甲环唑·丙环唑乳油、戊唑醇等;稻瘟病发生区,另加20%三环唑WP 75-100 g等专用药剂。虫害根据可根据当地预报及田间实际调查对口用药即可。
需要注意的是打药要避开高温时段,一则高温影响药效,二则容易产生药害。近段时间气温较高,建议早上9点后至下午6点前这段时间不要用药,尤其是水稻抽穗扬花时段不能打药,否则损伤花器,影响结实。
四、抽穗扬花期常见管理误区
1、忽视水分管理
有些种植户在抽穗扬花期不重视水分管理,导致田间干旱或积水。干旱会影响稻穗的抽出和花粉的传播,积水则可能引发病害,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。因此,在抽穗扬花期应根据天气情况和田间土壤湿度,及时调整灌水深度和排水措施,保持田间浅水层。
2、病虫害防治不及时
有些种植户在抽穗扬花期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够重视,没有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,导致病虫害大面积爆发,造成严重损失。因此,在抽穗扬花期应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,做到早发现、早防治。同时,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,避免滥用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。
五、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预防措施
进入7月,暑期渐盛,多地发布高温预警。在水稻扬花期遭遇高温天气(≥35℃)时,会严重影响花粉活性和授粉受精过程,导致结实率下降、空秕率上升。为有效预防高温热害,建议采取以下措施:
1、以水调温
灌深水降温:扬花期田间保持8-10厘米水层,可有效降低穗层温度2-3℃,减轻高温对花粉活性的影响。
日灌夜排:白天灌水、夜间排水,利用水的热容量调节田间小气候,增加湿度、降低温度。
2、科学施肥
控氮增钾:每亩增施氯化钾5-10公斤,提高茎秆抗倒伏和耐高温能力。
喷施叶面肥:在扬花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+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,增强花粉活力和耐热性。